来源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诗》等,计2000万字。
2023年4月,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火星22个地理实体分布图。图上有一个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胡襄。
附录的介绍中写道:胡襄镇为春秋时陈国开国之都所在地。
这行字的前面,还有一个标注,河南省柘城县。
胡襄,抑或说柘城,立刻成为一个吸引全球亿万目光的名字。
它究竟什么来路?
柘城,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因为古时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而得名。
它虽然在秦朝的时候,就被设立为柘县,隋朝时才被命名为柘城,但它的建城史,却可以追溯到炎帝的时代。
炎帝,别名朱襄,与伏羲、轩辕并称“三皇”,据说活了109岁。
他曾在柘城建都,死后葬于城东十里的朱堌寺村。当时,朱邑全境人人添土,墓大如丘。
这里至今还留有朱襄王庙、朱襄氏臣子飞龙、士达之墓、朱襄坊、朱襄陵等文化遗存。
穿越6500年历史长河,如今的柘城,正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创造力。
柘城
历史之都
吴起点将、老君升仙、明皇演兵、楚汉争雄……历史的烽烟,与炎帝共舞,隐藏在“七台八景”之中。
“七台八景”,说得便是古时柘城最具特色的十五处景观。
吴起台,是春秋时魏国大将吴起东征时的点将台。吴起死后,当地人在此建庙塑像祭祀。
升仙台,相传道教始祖老君李耳曾在此讲学传道,随后腾云驾雾而去。
明皇台,相传唐玄宗曾在此驻军演兵。台高于周围地表1米,南北长80米、东西宽60米。台上建有庙宇,现已成为有名的庙会。
歇鹤台,即现在的锦鸡园,相传老子乘鹤空游时曾在此歇息。
青岗台,是古时祈雨祭龙之所。相传夏朝寒浞之子再,曾在此筑高台。台上建有老龙寺,敬龙王爷。
楚王台,相传项羽曾在此筑台观演兵马,有诗曰:我爱楚台月,清光知几许。娟娟分外明,户户闻砧杵。
凤凰台,又称宝台庙,传说每逢庙会即有众多锦衣少女前来朝香,惊动凤凰翩翩飞来。每年三月二十八日的庙会,热闹非凡。
柘沟春水。柘沟原是旧城内一条长满柘树的水沟。沟水清澈,两岸绿柳成荫。古人常于此设宴畅饮,把酒临风。
白塔晓钟。宋朝大观年间,僧会郎于旧城东南角建白塔寺。寺内悬一巨钟,僧人晨起击之,声传全城,万家皆晓。
牛斗雪霁。县境内牛城集有一土丘。古时,每当大雪初霁之时,四方豪富牵着自家耕牛到此角斗,赏雪玩景。
砖桥古渡,位于陈青集镇砖桥集村,为蒋河、废黄河与惠济河交汇之处。传说张果老曾倒骑毛驴,踩砖建桥。
心闷暮鼓,安史之乱之时,河南节度使张镐,驰援睢阳。于此听到城池被破,主将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为贼所杀,心情郁闷,故得名。
远襄晴岚,县城北有远襄集,为西周伯封舜之后裔远襄王封地。远襄王酷爱奇花异草,常邀朋请友,来此赏花。
霸岗烟柳,相传为楚霸王屯兵点将之处。项羽兵败,退军霸岗。汉军追急,忽然风吹柳絮,满天飞舞,障人耳目。楚军幸免一场惨败。
楚台望月,该台与楚王台为一处景观,传说王昭君和藩之时途经此台,于月夜登台焚香。时值秋风萧瑟,月光如银,无限乡思,萦纡于怀。
柘城
钻石之都
钻石,20世纪最成功的营销,把一个石头变成了全球的必需品。
上亿年的形成时间,使它几乎成了永恒的象征——特别是当它与爱情绑定时,成为了全球万千女性与名流、权贵的心头好。
作为一颗仅仅具备表面透明、高折射率两个特质的石头,正渐渐被人造钻石颠覆。
而这股颠覆钻石的新势力,就来自柘城。
1980年,三磨所工程师、聚晶金刚石专家冯金章,建立了柘城县第一家金刚石厂,培养了柘城第一批通晓金刚石合成技术与配方的骨干。
没过几年,厂子改制,部分技术人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起了家庭小作坊。
有个叫邵大勇的工人,成立了河南新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四年后产值就突破了1亿元,成为柘城县的金刚石行业的老大哥。
和他同期进入金刚石行业的乔金岭,于1985年创建黄河磨具厂,当年就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成品金刚石,并实现盈利120万元。
随后几年,工厂的产值陆续破千万、破亿。
1998年,黄河磨具厂改组为黄河集团,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股票名称“黄河旋风”,成为河南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2021年,邵大勇的儿子邵增明带着自己的公司“力量钻石”在深交所上市,引爆创业板。
凭借历史的机遇,以及几代人不懈的努力,英雄汇集,河南形成了成熟的金刚石产业集群。
如今的柘城县,金刚石年产量25亿克拉,金刚石制品年产值达153.25亿元,金刚石微粉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50%,大颗粒金刚石单晶产量占全国的60%。
柘城县已经成为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誉为“中国钻石之都”。
柘城
肉牛之乡
酱牛肉、烤全牛、咖喱牛肉、红烧牛肉、黑椒牛肉、清炖牛肉、金汤肥牛、番茄牛腩、卤牛舌、煎牛排……牛肉,已经成为人们饭桌上的主要食材。
说起牛肉,人们必称和牛、安格斯牛、西塔尔牛等。
殊不知柘城肉牛,也正在慢慢占据人们的饭桌。
柘城已经有50余年的肉牛养殖历史。
根据《柘城县2016年—2025年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县肉牛存栏量达到30万头,屠宰加工厂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万头。
而世界排名前列的西门塔尔、安格斯等品种,也在其养殖之列。
各种优质的牛在这里出生。
它们餐风食月,奔走健壮,只为以最卓越的口感,刺激人们的味蕾,勾出无限的口腹欲望。
2023年,柘城肉牛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柘城县也成为“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
柘城
辣椒之都
柘城被誉为“中国辣椒之都”“中国三樱椒之乡”。
这里的辣椒,形态均匀、色泽暗红、油亮光洁、辣度适中、香味浓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樱椒。
这是一种辣度较高、香味浓郁的簇生朝天型小椒。
它最初由日本引进,在天津进行试种,改良培育出适宜本国种植品种。
1974年,柘城县外贸局业务科科长宋心训又从天津引进,在自己的家乡慈圣镇宋屯、梁楼等村试种,并于当年试种成功。
第二年,迅速在当地发展种植几十亩。
随后,三樱椒以其椒形正、着色好、肉皮厚、产量高、品质优、辣味浓等,形成星火燎原的种植之势。
如今,柘城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了辣椒价格指数,建成了河南省首个干制辣椒产业技术院士工作站。
“柘城辣椒”已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品牌价值达到60.52亿元。
柘城
鸭蛋之乡
柘城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得天独厚的水土环境,富含人体必需的硒、锌、碘、钙等多种微量元素,造就了柘城中国长寿之乡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
柘城的蛋鸭养殖产业,起源于2000年。
当时由柘城县养殖户从湖北天门市引进青年鸭,至2019年,柘城全县的蛋鸭存栏量达365万只。
之后,柘城县努力把蛋鸭产业打造成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并拿到了河南省第一张“富硒鸭蛋”认证证书。
柘城
胡芹之乡
胡芹是古今闻名的蔬菜之一,又名“归芹”,即“归德府”芹菜,最重要的产地即登陆火星的胡襄镇。
这里的胡芹,棵大、鲜嫩、清脆、无渣。叶柄中空,叶片深绿,生长快、纤维少、品质好、耐贮藏。
相传,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之后,把他曾当过节度使的睢阳改为应天府。
应天知府为了讨好皇上,用胡芹进贡以联络感情,得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赞赏。自此以后,胡芹就作为贡品延续到下来。
1953年,柘城胡襄农民把精心采收的1500公斤胡芹运到北京参加全国名优农产品展览会。
展出期间,人们曾把胡芹送到中南海,让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品尝。
毛主席品尝后感到味道确实不错,专门给当地老百姓写了一封书信,向当地老百姓表示感谢。
其后的1958年到1962年,胡芹作为农产品曾多次进京参加展览。胡芹也因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而名扬四海。
这里的胡芹之所以出名,得益于特殊的沃土和水质,以及逐年提纯、复壮的优化良种和栽培技术。
它根小棵大,清脆爽口,茎部光滑,无丝无渣,素有“芹王”之称,“中国第一芹”。
古代名联曰:“喜有车马临门第,胡芹贡酒(王贡酒)迎嘉宾”,此句已流传千年有余,足可说明胡芹历史悠久。
除此之外,柘城还是韭菜之乡、草莓之乡、柘城韭菜和草莓,也同样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柘城
文旅之乡
柘城县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自然环境,开发出了一系列旅游景点。戏水好去处容湖、奇树大观苑千树园、炎帝埋身处朱襄氏陵、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夏姬陵、龙山文化遗存申桥李庄遗址、商代早期遗址孟庄遗址等等。
△容湖
△千树园
△朱襄氏陵
△柘城故城
△白瓷塔
△锦鸡台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标注来源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告知,我们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