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判例研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安土重迁”、“居者有其屋”的观念深入人心,拥有一个稳定的住所对老百姓来说具有极高的心理和社会价值。夫妻双方在确立婚姻关系后,依法对于婚后取得的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而在夫妻双方离婚后,妻子是否有权获得丈夫家里拆迁所得房屋,以及离婚后妇女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等问题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离婚后妇女是否有权获得前夫家拆迁的安置房的相关法律问题,以期带来一定思考。
正文字数:2153字
阅读时间:8分钟
案情回顾
1999年12月,家住江苏省泰州市下辖某镇的佟某外嫁到邻镇,户口迁入夫家,住在夫家婚前建造的房屋里。婚后,夫妻经常争吵,2011年经法院调解离婚,儿子由前夫抚养。离婚后,佟某的前公公看其无房可住,遂腾空自家小屋给她居住,佟某户口仍在前夫家所在镇村。
2016年起,佟某前夫家连同佟某居住小屋相继拆迁,按照当地拆迁政策,为防止有人通过假离婚多分安置房,在拆迁前离婚的仍认定为一户,故两套拆迁安置房均由佟某前夫获得。佟某想让村、镇解决其拆迁安置房问题,但多次协商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镇政府对她进行拆迁补偿安置,经过一审、二审、再审,其诉求均未获得支持。
2019年5月,佟某到泰州市人民检察院申诉。检察院认为,法院判决和裁定并无不当,但镇政府在拆迁安置中的处理,没能根据佟某系真离婚的客观情况对她妥善安置。2022年9月,泰州市检察院向佟某前夫所在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根据佟某婚姻实际情况,对她作出切实安置。
2022年10月,镇政府作出回复:先给佟某一套房过渡给她暂住,再给其一套拆迁安置房购买资格,其本人支付9万元,余款由镇政府减免。后在检察机关协调下,为佟某解决款项。最终,佟某拿到了拆迁安置房。
本案承办检察官表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认,一般以是否具有依法登记的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住户口为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当事人具体生产、生活情况综合认定,妇女不因离婚而必然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过程中,离婚妇女应当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获得与普通村民同等的安置补偿待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其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本案中,属地镇政府在拆迁过程中,未考虑到佟某离婚后仍生活在前夫家,且户口仍然在前夫所在镇、村,未对其妥善安置,影响其生活。检察机关在办理涉离婚妇女拆迁类行政诉讼监督案件时,应当综合考虑离婚妇女的婚姻状况、家庭情况、户口所在地和实际生活居住地、拆迁利益分配等综合情况,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妥善保障离婚妇女的合法权益。
(案例来源:“法治日报”微信公众号)
案件评析
一、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二、妇女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或者征用补偿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不动产登记,应当在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上将享有权利的妇女等家庭成员全部列明。征收补偿安置或者征用补偿协议应当将享有相关权益的妇女列入,并记载权益内容。
第五十六条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以及其他涉及村民利益事项的决定,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户无男性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的,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的权益。
三、离婚后妇女是否有权获得前夫家拆迁的安置房?
笔者认为,应当根据离婚后的妇女是否具备拆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以确定其是否享有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征收补偿费以及安置房的分配权。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户籍不是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唯一标准,在考虑户籍因素以外还应当综合考虑是否在该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是否以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等因素。因此,妇女不因离婚而必然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离婚后的妇女仍有权获得前夫家拆迁所得的安置房。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标注来源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告知,我们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