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原创 黄鹏 行政处罚那些事儿20
行政处罚程序作为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行政机关日常执法中,行政程序瑕疵和程序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给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从行政程序瑕疵和程序违法的区别、种类和情形以及行政程序瑕疵是否需要撤销行政处罚决定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政程序瑕疵与程序违法的区别
1.概念上的区别
行政程序瑕疵,是指行政行为在程序上存在不符合法定要求,但不足以构成程序违法的情形。行政程序违法,则是指行政行为在程序上违反了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导致行政行为无效或可撤销。
2.法律后果上的区别
行政程序瑕疵的法律后果是,行政行为仍然有效,但行政机关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消除瑕疵。而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是,行政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请求撤销该行政行为。
二、行政程序瑕疵和程序违法的种类和情形
1.行政程序瑕疵的种类和情形
(1)当事人虽知晓了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并提出复议诉讼,但行政机关送达方式未按相关法律送达;
(2)未履行告知义务。如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时,未向相对人说明理由;
(3)作出行政决定的检测、检验、鉴定结果未向当事人送达告知(但在听证环节举证)等。
2.行政程序违法的种类和情形
(1)违反法定程序。如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听证、调查等;
(2)滥用职权。如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违反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或者违反公平、公正原则;
(3)超越职权。如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超越了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范围。
三、行政程序瑕疵是否需要撤销行政处罚决定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七十四条的相关规定,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取决于瑕疵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对于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当事人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政行为,则可以适用确认违法判决,而不是撤销判决。这表明如果行政程序瑕疵轻微且未对当事人权益产生实质性影响,不必然导致行政行为被撤销、因此行政程序瑕疵不影响行政处罚决定的效力。当事人不能仅以行政程序瑕疵为由,请求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但是,行政机关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消除瑕疵。
但如果行政处罚决定确实存在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的、滥用职权等违法情形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此时,行政机关应当依法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结语
行政程序瑕疵和程序违法是行政实践中常见的现象,对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行政机关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切实保障公民权益。同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遇到行政程序瑕疵或程序违法时,应当依法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共同努力,促进行政程序的法治化,为构建法治政府、法制社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