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疗行业律师
2025年02月19日 10:56 北京
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机关针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制作的书面法律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制作程序和标准,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包括措词、内容、格式和规范化等各方面。以下是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常见错误:
- 违法事实撰写不充分:在行政处罚文书的制作过程中,《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听证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均会涉及撰写违法事实。不少行政机关都会采用经查明,XX存在XX违法行为的表述。但这并不一定符合书写规范,例如《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标准和评查评分细则》中对违法事实表述要求,在撰写违法事实时,要对案件来源、违法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违法行为种类和具体表现等进行概括,必要时可以说明对社会的危害后果。一般建议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案情,并抓住重点,详述主要情节和因果关系,并载明对影响自由裁量的从重或者从轻、减轻处罚等情形。
- 法律适用不准确、说理不充分: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作出行政行为。行政处罚适用法律错误的,将会面临被撤销或被确认违法的后果。在行政处罚文书制作过程中,从《立案呈批表》一直到《行政处罚决定书》,都需要准确适用法律依据。尤其是《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仅要求法律适用准确,还要求进行充分说理。实务中,许多行政处罚文书中只用简单一两句话界定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性质,并列举违法的相关法律条文。该种表述存在说理不充分的瑕疵。行政机关应对被处罚行为定性及其具体危害,以及自由裁量权的运用的正当性理由,均应说明。法律适用说理的不充分使得行政相对人难以认同处罚结果,进而引起后续的复议或诉讼行为,增加司法成本。
- 履行告知义务不清晰:行政处罚过程中,经常需要行政机关履行告知义务,如进行询问、调查取证需要告知相对人执法人员姓名、执法证号,在处罚书中要对救济权利进行告知。如果行政机关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不清晰,会导致限制当事人权利救济,在复议、诉讼中也会使行政机关处于不利地位。
- 决定程序表述不明确: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为了保证处罚决定的公正性,除了需要一般的行政程序外,法律还规定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但实务中,较少有行政机关作出处罚时会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写明该集体讨论程序,更倾向于简化决定书中决定程序部分。
- 引用法律依据不准确: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引用的法律依据不准确,可能引用错误、过时或者与案件事实不符的法律依据。
- 适用法律依据不准确:行政处罚决定书中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准确,可能适用的法律依据不适宜、不充分或者与案件事实不符。
- 未引用适用法律: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未引用相关法律依据,导致对当事人的处罚不符合法律规定。
- 法律适用顺序错误: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对相关法律依据的适用顺序错误,导致对当事人的处罚不符合法律规定。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刘伟律师团队,是为医药行业(包括生产型企业、经营性企业及医疗机构等)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化律师团队。主要执业领域包括:法律顾问、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企业合规、刑事辩护、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为客户提供药品监管应对、行政处罚疑难案件指导与解析、法律培训等定制化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