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之处罚决定书撰写

来源

原创 王律 王律说2025年02月20日 07:07江苏标题已修改

书接上回。

一个案件,经过了调查、告知、审核等程序后,进入了决定阶段。

经机关负责人签批后,撰写、送达。

处罚决定书是行政机关作出处罚的正式法律文书,内容和程序必须合法、严谨,避免后续法律风险。

既要确保法律适用准确,又要体现程序正当和说理逻辑。

动之以情的要求太高,但晓之以理还是可以做到,理要讲明白。

最好当事人看到决定书之后认为,罚的对,有道理。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框架,大概长这个样子:


以下是撰写要点及结构建议:

1.基本结构要求

①标题

明确标明“行政机关名称+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规范。

②当事人信息 

准确列明当事人基本信息。

自然人——姓名、身份号码、住址等;

个体工商户——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经营者、住所等;

法人或其他组织——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负责人)、住所等。

③案件来源 

简要说明案件线索来源(如检查发现、投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等)。

④事实认定 

准确陈述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情节、危害后果等要素,避免笼统表述。 

使用客观语言,避免主观推测、非确定语言,如“经查明/调查核实……”开头。

⑤证据列举 

详细列明证据清单(如现场笔录、物证、书证、证人证言、检测报告等),并说明证据获取时间、来源、证明内容。 

⑥法律适用 

引用具体法律条文(名称、条款项),说明违法行为的定性依据。 

涉及自由裁量权,需引用相关裁量基准,说明选择处罚幅度的理由。

⑦处罚内容 

明确处罚种类、金额及期限。 

告知履行方式(如缴纳罚款的账户、期限等)。

⑧救济途径 

注明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期限和机关(格式需符合《行政处罚法》要求)。

⑨行政机关签章 

加盖行政机关公章,标明作出日期。

2.说理部分的重点

①逻辑严密性 

采用“事实→证据→法律→结论”的递进结构,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和法律逻辑闭环。

②事实认定的具体化 

避免笼统描述,如“当事人存在违法行为”应改为“当事人于XX年XX月XX日,在XX地点未取得许可证擅自经营XX业务”。

③证据分析的针对性 

罗列主要证据,说明每项证据所证明违法事实之间的关联性。

不能证明违法行为全貌的证据,就不能笼统的写:XX证据,证明了当事人XX实施了XX违法行为的事实。

④法律适用的解释 

对法律条文进行必要解释,说明为何该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 

⑤自由裁量权的说明 

结合《行政处罚法》第34条,说明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理由(如初犯、主观过错、社会危害程度等)。 

⑥程序合法性的体现 

说明调查程序合法性(如回避情况、告知义务等),特别注意回应当事人申辩意见是否采纳及理由。

3.语言规范与技巧

①用语严谨 

使用法律术语,避免口语化表述。

例如,用“违法所得”而非“赚的钱”。

②表述清晰 

多用短句,避免复杂长句;分条列项时规范使用“一、二、三”“(一)(二)(三)”等层级标识。

③人文关怀 

在说理中可适当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再次发生同类违法行为。


④高发问题规避

法律引用错误:核对法律条文有效性(是否废止或修订)。 

说理模板化:避免套用模板导致说理与个案脱节。 

程序遗漏:如未记载权利告知、听证程序履行情况等。

行政机关可参照司法部或本系统制定的文书格式范本,结合具体案情规范制作,必要时由法制审核把关。

——————分  割  线——————

作者80后,律师,坐标无锡。

好写作、法律,欢迎私信咨询。

行政、民事、刑事,均可。

后续文章,会陆续覆盖民、刑。

以和为贵,天下无讼。

多读本号,拉平认知,对弈中不至于太被动。

前期文章,见下方链接。

不妥之处请评论区指教。

回聊。

关联文章:

行政处罚之负责人集体讨论

行政处罚之法制审核

行政处罚之听证3(不予处罚及听证后再告知、听证笔录)

行政处罚之听证2(听证程序、可否因听证加重处罚)

行政处罚之听证1(适用情形)

行政处罚之事先告知3(告知书要点)

行政处罚之事先告知2(再论事先告知、法制审核、集体讨论的顺序)

行政处罚之事先告知1(事先告知、法制审核、集体讨论的顺序)

行政处罚之处理审批5(违法所得)

行政处罚之处理审批4(管辖权、案件终止)

行政处罚之处理审批3(两法衔接)

行政处罚之处理审批2(经办人意见)

行政处罚之处理审批1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12(证据审查)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11(非证、孤证、证明力)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10(证据排除)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9(证据登记保存与查扣)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8(证据收集2)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7(证据收集)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6(证据种类)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5(其他组织)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4(法人)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3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2

行政处罚之调查取证1

部门之间事权纠葛

行政处罚之线索登记1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标注来源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告知,我们即时删除。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370-726330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aogangdou88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