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大千市监
行政处罚证据收集12大必用方法!
—-基层执法人员实战指南
证据在行政处罚中的核心地位贯穿于执法、复议、诉讼全流程。监管执法需强化证据链完整性,如现场笔录、物证、第三方鉴定等多维度印证,避免因单一证据瑕疵导致处罚被推翻。
常见的证据收集方法:
1.现场检查
·方法:执法人员直接前往涉嫌违法场所进行检查,记录现场情况。
·适用场景:查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未取得许可经营等违法行为。
·证据形式:现场检查笔录、照片、视频等。
·示例:某鞋厂生产侵权雪地靴,执法人员现场查封侵权产品并制作检查笔录。
2. 询问当事人或证人
·方法:通过询问当事人、证人获取与案件相关的陈述。
·适用场景:核实违法事实、违法行为动机及过程。
·证据形式:询问笔录、录音等。
·示例:某酒店未公示年度报告,执法人员询问负责人获取未公示原因及时间。
3. 调取书证
·方法:调取与案件相关的书面材料,如合同、票据、台账等。
·适用场景:涉及财务、交易记录的违法行为。
·证据形式:合同、发票、会计凭证等。
·示例:某公司销售假冒商品,执法人员调取销售记录和进货凭证。
4. 查封、扣押
·方法:对涉嫌违法的物品或场所采取查封、扣押措施。
·适用场景:涉及假冒伪劣产品、危险物品等。
·证据形式:查封扣押决定书、物品清单等。
·示例:某工厂生产不合格食品,执法人员查封生产设备和成品。
5. 抽样检测
·方法:对涉嫌违法的产品进行抽样并送检。
·适用场景:涉及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
·证据形式:检测报告、抽样记录等。
·示例:某批次化妆品涉嫌重金属超标,执法人员抽样送检并依据检测结果处罚。
6. 电子数据取证
·方法:提取电子设备中的数据,如电脑、手机、网络平台信息。
·适用场景:涉及网络交易、虚假宣传等。
·证据形式:电子数据截图、硬盘拷贝等。
·示例:某网店虚假宣传,执法人员提取其网页广告和交易记录。
7. 委托鉴定
·方法:委托专业机构对特定事项进行鉴定。
·适用场景:涉及专业性强的违法行为,如环境损害、知识产权侵权等。
·证据形式:鉴定报告、专家意见等。
·示例:某企业排放污水,执法人员委托环境检测机构鉴定水质。
8. 调取第三方数据
·方法:向第三方机构(如银行、物流公司)调取与案件相关的数据。
·适用场景:涉及资金流向、物流信息等。
·证据形式:银行流水、物流单据等。
·示例:某公司涉嫌虚假交易,执法人员调取其银行流水核实资金往来。
9. 听证
·方法:组织听证会,听取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
·适用场景:重大行政处罚案件。
·证据形式:听证笔录、当事人提交的材料等。
·示例:某企业因环境污染被拟处罚100万元,执法部门组织听证核实证据。
10. 公告取证
·方法:通过公告方式收集证据,如公告查找证人、线索。
·适用场景: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证据难以获取。
·证据形式:公告文件、反馈信息等。
·示例:某公司涉嫌虚假注册,执法部门公告查找实际控制人。
11. 联合执法取证
·方法:与其他部门(如公安、环保)联合执法,共享证据。
·适用场景:涉及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案件。
·证据形式:联合执法笔录、共享数据等。
·示例:某工厂涉嫌环境污染,市场监管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合执法获取证据。
12. 历史数据比对
·方法:调取历史数据与当前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异常。
·适用场景:涉及长期性、连续性的违法行为。
·证据形式:历史记录、比对分析报告等。
示例:某企业连续多年虚报年报数据,执法人员调取历年数据进行比对。
二、行政处罚证据体系的三大支柱
市场监管领域证据体系建立在《行政处罚法》第四十条基础上,需满足:
·合法性(证据资格):
·取证主体:市监执法人员须持有效执法证件
·程序规范:抽样送检需履行告知程序(如青岛某食品抽检案因未书面告知被复议撤销)
·真实性(证明力基础)
·物证保存:上海某医疗器械案中,未及时封存导致关键物证变质,证明力被法院否定
·关联性(因果关系建构)
·北京某电商虚假宣传案,执法人员成功建立广告点击量与违法所得的数学关联模型
典型案例对比分析
案例类型 | 成功案例(某省药品GMP处罚) | 失败案例(某市特种设备处罚) |
证据类型 | 现场笔录+视频监控+检验报告+当事人陈述四重印证 | 仅凭单一口头举报笔录 |
证明标准 | 排除合理怀疑(证明违法故意与结果因果关系) | 优势证据不足(无法排除设备故障可能性) |
复议/诉讼结果 | 复议维持(2023苏行复第112号) | 诉讼撤销(2023浙01行终356号) |
关键缺陷 | 证据链完整闭环 | 缺乏专业检测报告和现场勘验记录 |
监管部门需以“三性”为基础构建证据体系,复议机关通过适当性审查实现灵活纠偏,而诉讼则以程序正义守护最终防线,三者协同保障行政法治目标的实现。
审查维度 |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审查重点 | 合法性与适当性结合,注重实质争议化解 | 以合法性审查为主,原则上不审查合理性 |
证据补充 | 可主动调查、委托鉴定或调解补充证据(如病历鉴定) | 一般限于处罚阶段已固定的证据,补充空间有限 |
裁量权调整 | 可直接变更处罚(如罚款金额) | 仅能撤销或确认违法,需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
程序成本 | 周期短、成本低,适合快速纠错(如低保金扣减案30天结案) | 周期长、程序严格,适合终局性争议解决 |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标注来源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告知,我们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