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1、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领房产登记,骗取被害单位的房产,构成诈骗罪,且在诈骗后将房产抵押借款,人民法院依法认定其行为并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不具有可罚性,故犯罪数额为房产实际价值。
传统的诈骗犯罪中,受骗人与被害人是同一主体,通常是被害人基于被告人的诈骗行为产生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导致财产损失。
2、 “一房二卖”是指房产交易中出卖人先后以两个房屋买卖合同,将同一个房屋出卖给两个买受人。如果出卖人的行为仅仅是为了在比较中获取更高额利润,并无同时非法占有两笔房款的意图,该类纠纷应当在民事纠纷范围内处理。如果出卖人是以非法占有两笔房款为目的,则有可能突破民事纠纷的范畴,而触犯刑法上的合同诈骗罪。
图片
3、 行为人主观上出于诈骗的故意,且主观意图是非法占有两笔买房款用于偿还其他家庭债务;客观上以隐瞒真相的手段和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诈骗,犯罪所得数额较大,符合刑法上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4、 因房价上涨,企图通过毁约赚取更多利润,最终因拒不退还购房款及赔偿损失,民事判决生效后,多次采用他人银行账户对外进行经济往来,累计往来金额巨大,可认定故意规避执行生效判决。
图片
5、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房屋买卖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将同一房屋卖于不同的买主,骗取其中一方房款后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和消费的,应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6、 行为人在房屋买卖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一房二卖的方式骗取被害人财物后,散尽房款并逃匿,因行为人获得被害人财物的目的是通过签订、履行合同的途径,欺骗的对象也是合同相对人,故对其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而非诈骗罪。
图片
7、 当存在一房二卖行为时,如果行为人只是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可认定为合同纠纷,如行为人已将前一位购房者房款挥霍一空,则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利用合同实施了诈骗行为,可认定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8、 以收取钱款为目的,隐瞒房产已经出售并实际交付的事实,再次出售房屋收取价款的,不是民事纠纷范畴的一房二卖行为,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图片
9、 行为人在将房屋出售后尚未过户时又将房屋卖给第二家,其主观上有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且不存在其受胁迫卖掉房屋的理由。同时其将房屋出售后并未告知第一购房人,未尽告知义务也未承担违约责任。且在收到购房款后并未用于偿还购房按揭款,其主观上具有占有的故意,构成合同诈骗罪。
10、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意隐瞒交易情况,分别将房屋出售给两个购房者,恶意骗取他人购房款,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法院应根据行为人坦白、认罪认罚等情节判定刑罚。
图片
11、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多名受害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再收取购房款并交付房屋,嗣后将购房款挥霍并逃匿,依法构成合同诈骗罪。
12、 行为人在公司盈利根本不足弥补亏损的情况下,隐瞒自身资产情况,以高息为诱饵,以房产开发、资金周转为借口,向社会大量集资,所募集资金仅少量用以企业经营,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的目的,故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
图片
13、 行为人在明知房屋已然灭失、根本无法交付的情况下,仍隐瞒事实真相,将房屋二次出卖给他人,最终,被害人虽然取得了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凭证,但由于房屋本身已经灭失,不动产权利本身也归于消灭,所以,被害人因行为人的诈骗行为并不能获得拆迁利益,从而遭受了损失,行为人构成合同诈骗罪。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标注来源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告知,我们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