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意外伤害险能否抵扣雇主责任,各高院的裁判观点汇总

来源

民事案例精选

雇员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雇主为雇员购买的意外伤害险能否抵扣雇主责任?在实务中存在2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的理赔款不能抵扣雇主赔偿责任。主要理由是保险公司的理赔款属于雇员福利。这种观点得到了雇员的支持。另一种观点认为,理赔款应当抵扣雇主的赔偿责任,主要理由是按照损失填平原则,雇员不应当得到“双重赔偿”,这种观点得到了雇主的支持。两种观点都客观存在,在不同省份支持的观点也不一样。为此,我梳理了目前各省高院的观点,供大家学习。

图片

【1.江苏省高院】        江苏省高院在(2020)苏民再32号案中明确,雇主为雇员购买的意外伤害险理赔款不能抵扣其法定赔偿责任。沈女士在金属厂工作中受伤,雇主主张其投保的团体意外险已赔付7万元,应从12万元总赔偿中扣除。一、二审法院支持抵扣,但再审阶段省高院推翻原判,指出人身意外险与侵权赔偿属不同法律关系:前者基于保险合同,受益人为雇员;后者源于雇主法定义务,赔偿主体为雇主。法院援引《保险法》第39条,强调雇主无权成为人身险受益人,亦不能以雇员获赔为由减轻自身责任。判决进一步分析,若允许抵扣,实质是让保险替代雇主责任,违反保险功能划分(人身险保障个体,责任险转移企业风险)。此判决也与最高法相关司法解释精神一致,即“双重赔偿”在人身损害中可并行,体现对弱势劳动者的倾斜保护。江苏省高级法院:在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中,意外伤害险不得抵扣雇主责任!

图片

【 2.广东省高院】        广东省高院在(2020)粤民再51号案中,通过龙师傅高空坠落案厘清了团体意外险的性质。乙安装公司以13万元保险理赔主张抵扣赔偿,法院再审指出,人身险与责任险存在本质区别:前者以被保险人生存权益为核心,适用《保险法》第46条“不限制重复索赔”;后者旨在转移企业风险,需明确约定为责任险。本案中,乙公司混淆二者功能,试图以人身险转嫁赔偿责任,违反保监会《关于界定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通知》的监管要求。法院强调,允许抵扣将变相鼓励企业逃避安全投入,削弱侵权法的惩戒功能,最终判决乙公司全额赔偿13万元,并警示企业若需分担风险,应投保雇主责任险而非利用人身险“偷换概念”。该案确立了人身险理赔与侵权赔偿并行的规则,成为广东省处理类似争议的标杆。【以案释法】广东省高院: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中,团体意外伤害险不能抵扣雇主赔偿责任!

图片

【3.广西高院】        广西高院在(2023)桂民再xxx号案中明确,雇主为雇员购买的意外伤害险不可抵扣工伤保险待遇。王师傅工伤案中,塑料公司未参保工伤保险但投保团体意外险并主张10万元理赔款抵扣。再审判决强调,缴纳工伤保险是法定义务,商业保险属额外福利,受益人仅限劳动者或其近亲属,抵扣将变相免除企业责任,违反《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的强制性规定。法院援引《保险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指出雇主无权指定自身为受益人,保险金属劳动者专属权益。判决进一步分析,允许抵扣会架空社保制度,纵容企业以低成本商业保险替代法定义务,最终判决塑料公司额外支付14万元工伤待遇。广西区高院观点:雇主为雇员购买的意外伤害险不能抵扣雇主责任

图片

【4.云南省高院】        云南省高院在(2023)云民申95号案中支持保险金抵扣雇主责任,引发争议。李某未参保工伤保险,雇主以10万元商业意外险理赔主张抵扣。法院认为,雇主投保目的在于分散风险,且李某实际损失已通过保险填补,符合“损失填平原则”。判决引用《云南省高院座谈会纪要》第16条,允许商业险部分替代工伤保险,但未充分论证其与《社会保险法》的冲突。反对意见指出,此判决变相鼓励企业逃避缴纳工伤保险的法定义务,可能引发“低价保险替代社保”的行业乱象。尽管法院强调“企业管理性强制规定”不导致合同无效,但其逻辑与江苏、广东等省判决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地区司法对“企业风险分担”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权衡差异。040期:云南省高院观点:人身意外伤害险抵扣雇主责任,符合用人单位购买保险的初衷!

图片

【5.湖南省高院】        湖南省高院在(2020)湘民再136号案中,再审维持保险金抵扣判决,引发检法观点碰撞。曾师傅获赔18万元意外险后,企业主张抵扣工伤保险待遇。省检察院抗诉指出:保险受益人为员工,抵扣实质使企业获益,违反《保险法》;且人身险不适用损失分摊原则。但法院以“保险目的系为企业减责”为由,认定双方存在“可推知的真实意思”,支持抵扣。判决争议在于,将保险金视为“企业风险成本”而非“员工福利”,忽视保险合同的独立性。此案暴露司法实践中对“意思自治”与“法定强制”的冲突处理,亦反映部分地区对企业利益的倾向性保护。尽管结果与江苏、广东相悖,但其说理为类似案件提供差异化视角。湖南省高院:提供劳务者的工伤责任赔偿中,团体意外伤害险理赔金可以抵扣雇主责任

图片

【6.山东省高院】        山东省高院在(2021)鲁民申4804号案中,以损失填平原则支持保险抵扣。郝明获赔意外险后主张雇主赔偿残疾金,法院认为保险已足额填补损失,雇主无需重复赔偿。判决强调,保险功能在于“分散风险而非叠加利益”,若允许双重受偿,将违背公平原则。但该逻辑未区分保险性质:人身险理赔属合同权益,侵权赔偿属法定责任,二者并行并不冲突。此判决与江苏、广东形成对立,反映山东司法更注重“实际损失覆盖”而非“法律关系独立性”。值得关注的是,法院未回应《保险法》第46条,可能削弱对劳动者权益的全面保护。山东省高院:团体意外伤害险理赔金,可以抵扣雇主的侵权赔偿责任

图片

【7.四川省高院】        四川省高院在(2024)川民申1084号案中明确,团体意外伤害险理赔款不得抵扣工伤保险待遇。某某公司未为何某某丙缴纳工伤保险,主张以40万元意外险赔付抵充工亡赔偿。再审裁定指出,团体意外险属人身保险,受益人为劳动者或其近亲属,若允许抵扣则变相使雇主成为受益人,违反《保险法》第三十九条关于受益人限定的强制性规定。法院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第三款,强调工伤保险待遇与侵权赔偿的独立性,仅医疗费用可扣除。判决重申用人单位未参保需全额承担法定责任,保险金属劳动者独立权益,企业不得通过投保间接减免义务。此案严格区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功能,防止企业以“风险转移”之名逃避强制参保责任,强化了《工伤保险条例》的刚性约束,维护了劳动者权益的不可替代性。

图片

【8.河南省高院】        河南省高院在(2022)豫民申3343号案中,未直接回应保险抵扣争议,但通过劳务关系认定间接影响责任分配。紫通公司主张工程分包,但因证据不足被判承担雇主责任。法院指出,保险赔偿问题需另案解决,程序上未剥夺当事人权利。该判决侧重事实查明与举证责任,强调企业需通过完备合同与参保规避风险。尽管未深入探讨保险抵扣,但其对用工关系的严格审查,为类似案件中的责任划分提供范例,间接警示企业规范用工管理。湖南省高院:提供劳务者的工伤责任赔偿中,团体意外伤害险理赔金可以抵扣雇主责任

图片

【9. 辽宁省高院】        辽宁省高院在(2020)辽民申4852号案中,支持保险抵扣雇主责任。刘玉兰通过交通险、意外险获赔90余万元,法院认为已足额覆盖损失,雇主无需额外赔偿。判决基于“公平原则”与“风险转嫁”逻辑,认可保险的企业减责功能。但此立场忽视人身险的独立性,且未区分侵权赔偿与保险合同的并行性。与山东类似,辽宁司法更侧重实际损失填补,与江苏、广东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北方省份对企业经营成本的体谅,但也可能弱化对劳动者的全面保障。辽宁省高院:人身意外伤害险理赔金,可以抵扣雇主赔偿责任

图片

【10.吉林省高院】        吉林省高院在(2018)吉民再357号案中支持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同时主张工伤保险待遇与侵权赔偿。梁女士被史某撞伤后,环卫处以侵权赔偿及团体意外险赔付已覆盖损失为由主张仅补差。再审判决指出,工伤保险属法定保障,与侵权赔偿分属不同法律关系,团体意外险系商业保险,其赔付不影响用人单位未参保的全额赔偿责任。法院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第三款,明确医疗费外其他待遇(如伤残津贴)可并行主张。改判环卫处支付8.5万元(扣除借款),强调工伤保险的社会救助属性及企业未履行参保义务的严格责任。此判决平衡了“损失填平”与“权益保护”,避免劳动者因第三人过错丧失法定福利,体现了司法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

图片

【11.江西省高院】        江西省高院在(2020)赣民再166号案中认定,团体意外险理赔款可视为工伤赔偿的预先履行。张女士工亡后,物流公司未参保但投保团体意外险并主张10万元抵扣55万元赔偿。再审判决指出,企业投保系行业惯例,保费由企业承担,保险金实质填补损失,符合《江西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四十条鼓励补充保险的精神。法院结合赔偿协议中“保险金包含于总赔偿额”的约定及家属未及时异议的事实,认定抵扣合法。判决强调,允许抵扣有助于平衡企业风险控制与劳动者权益,避免双重赔付打击投保积极性,但以未排除保险合同条款为前提。

图片

【12.山西省高院】        山西省高院在(2015)晋民申字第583号案中支持意外险理赔款抵扣雇主责任。李司机死亡案中,雇主周师傅投保驾乘意外险并主张60万元抵扣赔偿。法院依据《民法典》第1178条“损失填补”原则及《保险法》第46条代位求偿限制条款,认定保险金已实质弥补损失,允许抵扣避免权利人双重获利。判决指出,雇主投保核心目的是降低用工风险,完全禁止抵扣将削弱企业投保意愿,但若保险合同明确约定“保险金不影响雇主责任”(如雇主责任险),则不得抵扣。

图片

【案件背景】        总结:各省高院在“保险能否抵扣雇主责任”问题上分歧显著,核心争议在于如何平衡《保险法》与《劳动法》的价值冲突。江苏、广东、四川等省严格区分法律关系,保护劳动者双重受偿权;而云南、山东、辽宁等地倾向支持抵扣,侧重损失填平与企业风险分担。这种差异既反映地区司法理念的不同,也暴露现行法律在商业险与社保衔接上的模糊性,亟需最高法统一裁判尺度。【以案释法】人民法院案例库首个参考案例:意外伤害险可以抵扣雇主责任!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标注来源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告知,我们即时删除。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370-726330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aogangdou88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