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有个“泥人李” 一捧泥土塑童年

放风筝,捉小鸡,开“火车”,撒欢儿去。吃面老汉,喂猪婆姨,还有那豁了牙、满脸皱褶的老爷爷咂吧烟袋嘴!

图片
图片

时光荏苒,那些你曾经的童年记忆还在吗?在柘城县远襄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泥人李世家,因所塑作品简练粗放、具有浓郁乡土气息而代代相传。2006年,“秀山泥人李”被列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李亚伟作为第四代承传人,靠着自己的专心与钻研,成为了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图片
图片

李亚伟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就迷上了泥巴,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泥塑和绘画。2004年,李亚伟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在求学期间,从父亲李秀山那里得知家乡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秀山泥人李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李亚伟毕业后拒绝了不少外地企业和单位优厚的邀请条件,毅然回到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

图片
图片

“父母包括爷爷年纪都大了,如果说这一块儿没有人去继承,没有人去学这一项,这个民间艺术就丢了,所以毕完业之后我就回来把这一块儿给继承了下来。”李亚伟说。

图片

走进李亚伟的工作室,一尊尊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散发着泥土的气息。说起泥塑,李亚伟如数家珍,从写实还是写意的选择、不同题材的泥土选择到烧制的火候,都是很要功力的,而生活和情感永远都是泥塑最重要的生命力,自己的作品只要稍不满意,就要推翻重来,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尝试。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亚伟说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这几年里一直想让这个泥达到自己的要求,因为想要的这个颜色和质感,和制作烧出来的东西不一致,这块是最难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在,李亚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妻子王莲一同并肩奋斗,创办了泥人李世家彩塑工作室,并勇于探索、推陈出新,把学院派的严谨性与父辈民间艺术的随意性相结合,使泥塑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图片
图片

李亚伟认为,要在保留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再进行自己的创新,一些励志的创新,一些题材上的创新,就是拉开自己和父亲爷爷那两辈人作品不一样的风格。

图片
图片

2009年,李亚伟创作的泥塑《老子出关》被中国泥人博物馆收藏。2012年9月,在首届河南民间艺术展上,李亚伟的泥塑系列作品荣获一等奖,李亚伟坚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家人的不懈努力下,泥人李泥塑产业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亚伟说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一辈子做一件事儿,把这个事儿做好,做足做强,把这个东西研究透。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370-726330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aogangdou88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